1、電子系統設計面臨的挑戰
隨著系統設計複雜性和集成度的大規模提高, 電子系統設計師從事 印刷電路板 大於100MHZ的設計, 母線工作頻率達到或超過50MHZ, 有些甚至超過100MHZ. 當前設計中約有50%的時鐘頻率大於50MHz, 近20%的時鐘頻率大於120MHz.
當系統工作在50MHz時,會出現傳輸線效應和信號完整性問題。 當系統時鐘達到120MHz時,除非使用高速電路設計知識,否則基於傳統方法的PCB設計將無法工作。 囙此,高速電路設計科技已成為電子系統設計者必須採取的設計手段。 只有使用高速電路設計人員的設計科技,才能控制設計過程。
2、什麼是高速電路
一般認為,如果數位邏輯電路的頻率達到或超過45MHZ~50MHZ,並且在該頻率以上工作的電路占整個電子系統的一定數量(即1/3),則稱為高速電路。
事實上,訊號邊緣的諧波頻率高於訊號本身的諧波頻率。 正是訊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或跳躍)導致了訊號傳輸的意外結果。 囙此,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線路傳播延遲大於1/2數位信號驅動端的上升時間,則該訊號被視為高速訊號,並產生傳輸線效應。
訊號傳輸發生在訊號狀態變化的時刻,例如上升或下降的時間。 訊號從駕駛員到接收器經過一段固定的時間。 如果傳輸時間小於上升或下降時間的1/2,則來自接收器的反射訊號將在訊號改變狀態之前到達駕駛員。 相反,反射訊號將在訊號改變狀態後到達駕駛員。 如果反射訊號很强,疊加波形可能會改變邏輯狀態。
3、高速訊號的確定
上面我們定義了傳輸線效應發生的先決條件,但如何知道線路延遲是否大於驅動器訊號上升時間的1/2? 通常,訊號上升時間的典型值可以在設備手册中給出,PCB設計中的訊號傳播時間由實際佈線長度决定。 下圖顯示了訊號上升時間和允許佈線長度(延遲)之間的對應關係。
PCB上每組織英寸的延遲為0.167ns。 但是,如果網絡電纜上有許多孔、管脚和約束,則延遲會新增。 通常,高速邏輯器件的訊號上升時間約為0.2ns。 如果板上有砷化鎵晶片,則大佈線長度為7.62mm。
將Tr設定為訊號上升時間,Tpd設定為訊號線傳播延遲。 如果Tr– 4Tpd,則訊號落在安全區內。 如果2Tpd–Tr–4Tpd,訊號下降到不確定區域。 如果Tr–2Tpd,訊號落在問題區域。 對於處於不確定和問題區域的訊號,應使用高速佈線方法。
4、什麼是輸電線路
PCB板上的佈線可以等效於以下所示的串聯和並聯電容、電阻和電感結構。 串聯電阻的典型值為0.25-0.55歐姆/英尺。 由於絕緣層的原因,並聯電阻通常非常高。 在將寄生電阻、電容和電感添加到實際PCB佈線中後,佈線上的最終阻抗稱為特性阻抗Zo。 導線直徑越寬,越靠近電源/接地,或隔離層的介電常數越高,特性阻抗越小。 如果傳輸線和接收端的阻抗不匹配,輸出電流訊號和訊號的最終穩定狀態將不同,這會導致訊號在接收端反射,並將其發送回訊號發射器並再次反射回來。 隨著能量的降低,反射訊號的幅度將降低,直到訊號的電壓和電流穩定。 這種效應稱為振盪,訊號的振盪通常出現在訊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5、輸電線路效應
基於上述定義的傳輸線模型,可以得出結論,傳輸線將對整體電路設計產生以下影響。
·反射訊號反射訊號
·延遲和定時錯誤
·多邏輯電平閾值交叉錯誤-錯誤切換
·過沖和欠沖
·感應雜訊(或串擾)
·電磁干擾輻射
5.1反射訊號
如果線路未正確終止(端子匹配),則來自驅動器的訊號脈衝會在接收器上反射,從而導致意外影響,從而扭曲訊號輪廓。 當畸變非常顯著時,可能會導致各種錯誤,導致設計失敗。 同時,訊號失真對雜訊的靈敏度新增,也會導致設計失敗。 如果不充分考慮上述情况,電磁干擾將顯著增加,這不僅會影響設計結果,還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故障。
反射訊號的主要原因如下:佈線過長; 端接傳輸線不匹配、過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不匹配。
5.2延遲和定時誤差
訊號延遲和定時誤差是:當訊號在邏輯電平的高閾值和低閾值之間變化時,訊號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 過多的訊號延遲可能會導致定時錯誤和設備功能障礙。
當有多個接收器時,通常會出現問題。 電路設計者必須確定不良情况下的延時,以確保設計正確。 訊號延遲原因:驅動器超載,電纜過長。
5.3多邏輯電平交叉閾值錯誤
在跳頻期間,訊號可能多次超過邏輯電平閾值,從而導致此類錯誤。 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閾值誤差是訊號振盪的一種特殊形式,即訊號振盪發生在邏輯電平閾值附近,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閾值將導致邏輯功能失調。 反射訊號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過長的佈線、未端接的傳輸線、過大的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不匹配。
5.4超調和下降
超調和下降來自兩個原因:線路過長或訊號變化過快。 儘管大多數元件接收器由輸入保護二極體保護,但有時這些超調水准可能會超過元件的電源電壓範圍,從而損壞元件。
5.5串擾
串擾是指當訊號通過一條訊號線時,相關訊號將感應到PCB板上相鄰的訊號線上,這稱為串擾。
訊號電纜離地電纜越近,線路之間的距離越大,產生的串擾訊號越小。 非同步訊號和時鐘訊號更容易發生串擾。 囙此,消除串擾的方法是消除串擾訊號或遮罩嚴重干擾的訊號。
5.6電磁輻射
電磁干擾(EMI),導致過度電磁輻射和對電磁輻射的敏感性。 電磁干擾表明,當數位系統通電時,它會向周圍環境輻射電磁波,從而干擾周圍環境中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 主要原因是電路工作頻率過高,佈局佈線不合理。 現時,已有用於電磁干擾模擬的軟體工具,但電磁干擾模擬器價格昂貴,難以設定模擬參數和邊界條件,這將直接影響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通常的做法是將控制電磁干擾的設計規則應用於設計的每個環節,以實現設計的每個環節中的規則驅動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