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PCB製造、高頻PCB、高速PCB、標準PCB、多層PCB和PCB組裝。
PCB科技

PCB科技 - 表面貼裝設備的國產化過程

PCB科技

PCB科技 - 表面貼裝設備的國產化過程

表面貼裝設備的國產化過程

2021-11-11
View:525
Author:Downs

自引入 SMT生產 1985年彩電調諧器批量生產線, 表面貼裝科技 已在中國電子製造業應用近30年. 據不完全統計, 現時大約有50個,000 SMT生產 我國的生產線, 貼片機總數超過100臺,000. 自動貼片機市場已占世界的40%, 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SMT市場.

焊接、測試和印刷設備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自2005年以來, 本國的 SMT設備 公司基本實現了當地語系化 SMT設備 例如印刷機, 焊接, 和測試, 憑藉市場價格優勢,佔據了國內70%-80%的市場份額.

至於錫膏印刷機,日立是中國第一個成功開發的。 近年來,許多民營企業參與了研發,並推出了許多品種,達到了世界中上水准。 2006年,東莞凱歌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自動印刷機,很快成為中國第一品牌。

電路板

在焊接設備方面,國內研發製造起步很早,無鉛焊接設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成為我國表面貼裝設備市場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現時,低端市場以國產品牌為主,高端市場仍由國外品牌壟斷(在穩定性方面,與國外先進水準有一定差距,如國外回流爐製造商的橫向溫差只有0.5度,而國內最高水准高達2度)。

在AOI設備方面,2010年之前,國內AOI市場幾乎被20多個外國品牌設備壟斷。 東莞神州視覺率先研發國內首款AOI設備Aleader系列。 現時已累計4000多臺,年銷量達到600~700臺。 s級。

在X射線檢測設備方面,中國起步較晚。 UFJ科技自2006年進入該領域以來,於2008年實現了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現時,該公司的年發貨量已達到400多臺。

貼片機仍然百分之百依賴進口,其中60%以上來自日本。

貼片機是最關鍵的設備 SMT生產 符合最高的科技和穩定性要求. 十多年了, 中國公司仍處於探索階段和樣機試製階段, 尚未推出通過中試的成熟產品. Almost 100% of them rely on imports (except for small LED placement machines); foreign companies in China will core placement machines The production is located abroad, 中國工廠主要負責周邊設備的生產以及貼片機的維護和調試.

2013年,國內自動貼片機進口13.01億美國,主要進口來源為日本,占65.2%; 來自韓國、德國、新加坡、美國和荷蘭的進口分別占17.9%、6.1%和3%, 1.3%,0.8%.

1、貼片機國產化的難點和瓶頸

貼片機應用領域廣,技術含量高,可以帶動精密機械製造、高精度傳感、高性能電機製造、圖像處理、X-Y伺服控制系統、軟件等相關基礎產業。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已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如原電子部、第二研究所、715廠、43廠、4506廠、熊貓電子、奉化高新、上海現代、上海微電子、羊城科技等。我嘗試過貼片機的國產化,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內貼片機進入市場。

例如,1994年,上海無線電特種設備廠再次與日本合資組裝了一臺貼片機,但由於日本的變化而終止; 2002年,有限公司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生產了貼片機樣機。 商業化跟進新聞;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和肇慶市新寶華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也合作開發貼片機。

通過研究,NEPCON SMT設備專家的主要原因總結如下:

首先,貼片機結構複雜,技術含量高,國內基礎產業積累不足。

貼片機是機電學和光學等高科技精密設備的多學科集成。 有10000到20000個組件。 國外貼片機公司通常購買70%,其餘30%由公司定制。 這30%的國內公司由於缺乏基本科技人才而無法生產零部件。

其次,貼片機的開發成本高,投資風險高,民營企業無法保證持續的資本投資。

現時,貼片機的生產還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視。 過去,國有企業開發了貼片機,通常是政府撥出專項資金來設立項目來解决關鍵問題。 企業生產原型並組織評估,然後項目結束,缺乏持續創新的動力。

民營企業具有較强的創新活力,是現時貼片機發展的主力軍(國內從事SMT設備製造的廠家有數百家,幾乎都是民營企業),但規模小,實力有限,缺乏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樣機。 資本投資。

同時,一旦國內公司成功開發新產品,外國公司將立即降價打壓國內公司,導致國內公司打破研發資金鏈,無法在貼片機市場不斷變化的表現中生存。

第3,SMT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

標準體系是綜合供應鏈的關鍵. 快速變化的 表面貼裝科技, 新材料和新工藝, 以及成本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 迫使產品規格頻繁變化,並對SMT標準的製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長一段時間, 我國SMT行業過度依賴國外IPC標準,沒有根據我國SMT行業的實際情況製定完整的標準體系. 雖然GB19247等國內標準, GB3131, QJ165已製定, 存在複雜標準和非系統標準等問題.

此外,國內SMT發起製定的國際標準也沒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護。 例如,IPC-9853是中國SMT公司發起的第一個IPC標準,持續了4年,但在2013年7月被IPC撤銷,沒有任何解釋或解釋,這損害了中國SMT公司的競爭力。